跳到主要內容區
 

沒人想被說服‼ 行銷人怎麼做⁉(一)

沒人想被說服‼ …行銷人怎麼做⁉(一)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組關於【說服】的知識體,包括了關於對行銷者(說服者)的動機、策略與戰術的信念(belief);對說服戰術的效果與適當性;戰術效果的心理中介物,以及自己該如何應對(cope)這些說服意圖的方法,而這套知識體就稱為「說服知識模型」(persuasion knowledge model)。白話來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組能力來辨識出有人想要說服我,然後心中有一套面對它讓自己不被說服的模式,而這一切經常是在意識之下進行。

. 說服知識模型啟動應對行為(coping behavior),是要當消費者理解到一個訊息具有說服意圖時才會發生,所以,能夠從眾多內容中辨識出說服訊息(例如廣告),就是說服知識的第一層。所以,消費者是否能夠處理說服,會取決他們對於說服動機的辨識能力,以及自己的認知能力。此外,訊息意圖本身是否明顯,當然也影響是否能被辨識的程度,所以,若訊息說服意圖不明顯,消費者也就只能在毫無防備能力下中招😭

. 例如,商場內的銷售員,與我們互動時「賣掉一個商品」的動機是充足且明顯,因為這是他的工作,所以我們可以清楚辨識說服內容,並啟動相對地應對;若是,銷售員與我們的互動,在訊息中傳遞了特定聯想(association),隱蔽了建立特定品牌形象之目的,可是,因為品牌形象建立是長期的行銷工作,通常也不屬第一線銷售人員的目標,此時,我們在這個情境下,就不一定能辨識出這項說服動機,說服知識就不會被啟動。可是,過去研究也瞭解到,當說服者具有隱蔽說服動機,可是被消費者「推論」或「猜測」出來,不論消費者的推論或猜測是否正確,人們都會對發訊者知覺是令人反感(slimy)、不誠實(insincere)與操弄他人的(manipulative),也就是會對發訊者有負向的態度產生 🤣🤣

. 好喔~先讓大家初步瞭解人們面對說服訊息的反應,以及隱蔽的說服目的若被發現,可能會招來負面效果。各位可能已經想到,現在很多廣告操作,因為人們的廣告避免行為,而轉向隱蔽式的說服方式,例如原生廣告、產品(品牌)置入,那…它們被發現不是更令人反感❓ 怎麼辦❓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