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行銷蓉我說】 -傳播行銷學

  行銷傳播學是已經存在的知識領域,倘若,將傳播與行銷都具備的說服(Persuade )做為思考的核心。有別於過去,傳播作為行銷中的宣傳(promotion),傳播行銷學是將傳播的角色拉到談判、協調、組織內外合作、顧客關係等之上,讓行銷的每一環節都與傳播結合,目的在於讓訊息傳遞效果更佳。因此傳播行銷學回到哲學邏輯、社會文化心理層面、語藝說服、符號學、人際溝通、組織傳播等,在跨域整合的時代,知識內爆的觀點重新審視傳播在行銷中的角色。

  Lasswell (1984)傳播模式(model of communication)中,甲方與乙方在who says what 階段,彼此需要擁有的傳播技巧是相互溝通(negotiate),清楚地知道產品(product)定位、功能,以及文案內容。尤其在多媒體時代,甲乙雙方對於 to whom以及in which channel,消費者/閱聽人的區隔多元,所使用的傳播媒介也不同,因此甲乙雙方在此傳播過程中要不斷地使用溝通方式,符號傳遞與理解,產生行銷活動。最後在with what effect 上可以看見消費者/閱聽人的回饋重要性,再次影響整個行銷活動的產生。

此觀點並非要將傳播凌駕行銷之上,而是將傳播符號的使用再次提出,顯著其影響力,在思考每個行銷環節時,無論是4P,7P,4C ,都將傳播的功能帶入,例如:價格(price)也會藉由網紅折扣碼的活動,展現於網路文案中,作為廣告行銷的一環,傳播給消費者/閱聽人。該如何說、應該出現在文案的第幾段、換算成一天需要花費多少等,不同的文案呈現方式,可能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因此,傳播在於廣告與消費者/閱聽人之間,更是扮演了如何操弄符號、直接或間接影響認知、態度與行為。反之亦然,多媒體時代的網友留言,更是一種符號訊息,促使廣告重新審視傳播訊息的設計。

  此外,通路(place)的選擇或使用,也會依照訊息希望達成的效果,或是目標消費者/閱聽人而有所變化,網路通路所使用的文案編排、論述方式本來就與一般影音與平面有所不同,不同通路需要吸引的目標消費者/閱聽人有其特質,在傳播符號使用上會更加多元。

  傳播模式的使用,可以串連起行銷的各要素,喚醒企業主或廣告代理商在思考消費者/閱聽人心理時,以語言、符號、語藝的角度,分析為什麼社會文化情境中,使用這些符號有效,符號認同的形塑。理解組織內外與人際傳播的方式,以及網路社群中,符號如何透過傳播產生意義,成為說服性內容。以上的例子,僅是一小部分,在許多文案、行銷個案、廣告案例中,都可以嘗試以傳播模式進行分析。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