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行銷知識百科】-快思慢想

       人們展露於訊息刺激就會有反應的處理程序,過去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或腦神經學域研究者對處理程序有不同著重的研究方向,但是絕大部分學者都有共識,認為處理程序可以區分成兩個路徑,一種是直覺(intuition)、不具意識(unconscious)、快速的(rapid)、付出心力少(effortless)、自動的(automatic)、聯想基礎 (associative-based)、情感基礎(affective-based)的思考推理形式,另一種則是深思的(deliberative)、具意識(conscious)、緩慢的(slow)、付出心力多(effort)、規則基礎的 (rule-based thinking)處理程序。不同學者對這兩個路徑有不同的描述,我們最好的朋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Kahneman,在他暢銷書「快思慢想」中,為了方便大家溝通,於是以「系統一」與「系統二」將之命名。

       由於系統二的運作需要個人有意識地付出認知資源(cognitive resources),而系統一屬意識下的處理,所需使用資源較少,所以過去學者普遍認為人們在面對訊息處理時會優先地、自動地採系統一直覺回應,例如面對註冊表格內詢問我們的姓名、性別與地址,我們會快速地、聯想地、不具意識,自動填入正確的資訊,或是有人問我們的畢業小學,我們也會不經有意識地深思就能立即回答,所以系統一的過程與結果是不易控制與修改。當有些議題系統一無法處理,或是經由系統二監控到此議題存有困難與複雜,此時認知放鬆降低,系統二接手處理,進行意識地監控、深思地控制,相對系統性的推理。只是,認知資源是有限的,當認知負荷過高則不會啟動系統二,或是人們已消耗許多認知資源或是,付出許多自我控制後,即便認知資源仍然足夠,但也會因為自我耗損而會抑制系統二運作。

       當認知資源受到限制時,消費者的行為較會優先受到任務所引發的情感所影響,較可能去選擇由任務所引發的情感為正向的那個方案,當然,也較會拒絕那個由任務所引發的情感較為負向的那個方案。簡化來說,在上面這些討論中,低階處理程序的系統一是自動發生,因此對於處理資源的需要是較少的;相對而言,高階處理程序的系統二,本質是深思,因此會需要較多的處理資源。因此,任何因素若是抑制了處理資源,就會阻礙了高階處理程序的運作,選擇行為的結果就會是受到低階處理程序的影響。換句話說,在認知資源充分下高階處理程序才會有可能發生,理性的、認知的訊息才會影響行為。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