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可能模型,摸透消費者

#行銷知識百科】220729

推敲可能模型,摸透消費者

.

說服是我們生活日常的動作,隨時都會發生,例如:選舉時,候選人希望我們投票給他,會舉辦政見說明會;企業希望消費者購買自家產品,會發布廣告;公益團體希望大眾能夠捐款,有很多宣導訊息。「說服」就是用一個令人信服的論據來勸說對象改變想法,但是能否說服成功,並不是努力、大聲、口水噴得多就有用,是要懂得「對象」是怎麼在內心改變對事物的判斷。

.

心理學家Petty與Cacioppo提出「推敲可能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指出人類如何處理不同攸關程度事物的資訊。由於每個人在處理資訊時,他對該行動的「動機」與「能力」並不相同,所以會採用不同的資訊處理方式來改變對標的之態度及行為。

推敲可能模型整合了態度與說服的相關理論,主張資訊處理的途徑有兩個:中央路徑(central route)與周邊路徑(peripheral route)。推敲可能模型的途徑圖就像下面這張圖一樣,若是個人有高度的動機與能力,換在產品的情境中,也就是若對產品涉入程度(product involvement)較高,且擁有判斷產品的知識能力也較高,就會傾向採中央路徑,將較多注意力放在與產品直接屬性有關的「中央線索」的處理(例如材質、功能、效能、散熱度、營養成分…),進行仔細的評估與理解,如果訊息是可信、具有說服力的,則會有較佳的產品/品牌態度;若是個人的動機與能力較弱,也就是產品涉入程度低,或是不具備判斷產品的知識,則會傾向採周邊路徑則,將透過與產品屬性無直接相關的但圍繞品牌/產品的「周邊線索」,來改變自己對產品的判斷(例如包裝、促銷、代言人、形象…)。

.

所以呀~假設我們是全新的包裝綠茶品牌,通路是便利商店,目標是滿足大學生上課解渴這個情境的need,這情境下的大部份消費者對產品涉入程度並不高。此時,當消費者站在便利店的冰箱前,我們在貨架資訊上強調茶葉產地、蛋白質、茶水硬度…這些中央線索,其實不太會改變大學生對我們的產品態度,但是,此時我們用折扣、符合消費者期望自我的包裝設計,或是找來他們喜愛的藝人代言,這些周邊線索反而是會影響產品態度的資訊喔~

.

其實說服消費者不難,只怕你不知道怎麼應用心理學呀~

————————————————————————————————

Cacioppo, J. T., Petty, R. E., Kao, C. F., & Rodriguez, R. (1986). 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persuasion: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5), 1032–1043.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有說服力的消息 persuasive message 人的動機與處理能力 person's motivation and ability to process Low High 中央處理 central processing 周邊處理 peripheral processing ・專注於周邊線索 focus on peripheral cues 簡單的決策規則 simple decision rules 專注於訊息的線案 focus on message cues 論點的書視 scrutiny of arguments 態度改變 attitude change 暫時 temporary 容易改變 susceptible to change 感度改變 attitude change 持久 enduring 不容易變化 resistant to change 」的圖像